素质教育是近些年在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呼声越来越高的话题,它的波及面自然也涉及到出版领域。从人们对素质教育的渴望程度看,与此密切相关的素质教育类的图书也应该受到读者的欢迎与关注。然而,记者发现,摆在书店里的诸如“素质教育指导丛书”“21世纪素质教育改革”“应试素质教育手册”等出版物,却极少有读者购买。记者又采访了北京有关的教育部门,发现他们对此类冠以素质教育的读物大多持陌生态度。北京海淀区教委小学教学研究室及德育处有关教师均称没有看过此类图书。而从建校伊始就一直强调素质教育的北京景山学校虽因上门推销,被动买了几套,却很少有人前来借阅。
图书市场上的素质教育丛书为何遭冷落呢?
一位在教育部门工作的老师说,目前市场上的素质教育书多是仓促出台的,作者没有做深入的调查研究,有的甚至搞不懂什么是“素质教育”;有的找几个所谓专家、教授东拼西凑,“含金量”低,价格高,自然难找销路。
此外,应试教育给教师和学生的压力使他们无暇过多将目光投向素质教育类书籍。一些教师自身思想观念尚未转变,对素质教育重视不够。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素质教育是领导的事,是政教处、团委的事,与教师关系不大。一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说:老师、父母只盯准我的考分,上学为应付考试还来不及,哪有时间读其他书。老师为争取更高升学率只好增加课堂教学与练习,加重学生课外学业负担,这导致了素质教育喊得响、做得差的现状。素质教育很难真正进入学校师生的视野,与之相关的图书自然也难得到青睐了。
当然,除了素质教育图书的编写者自身不过关,使用者无暇关注,也还有一些更具本质性的东西,比如,书的编著者、教师和家长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意识”,对学生和孩子在这方面存在的“误区”、“盲点”是否有清醒全面的认识。据有关人士介绍,素质教育包括的内容很广泛,除人们印象中的道德品质、生活能力、待人接物等等,心理障碍问题、性教育问题、厌学问题、社会转型时期的人生观、青少年犯罪等,也都可以列入素质教育的范畴。很显然,目前的出版物对这些领域或从未进入,或隔靴搔痒,针对性强、实用易懂的书的确不多见,有些人对这些问题的了解可说是“一片茫然”。记者在采访中听到有人呼吁,撰写素质教育的作者首先应提高素质,否则,不可能有高水平的素质教育读物出现。
事实上,有资格编撰素质教育书籍的人士并非没有,从他们手下产生出高质量的素质教育图书也是完全可能的。问题是,这些既有多年教学经验,又深谙素质教育的老师,却难于将他们的成果付诸出版。北京景山学校教务处的一位老师说:景山学校有不少教师具备了这样的条件,但苦于没有时间和精力做理论上的归纳概括。他们积累的经验十分宝贵,如果不能留传下去是极其可惜的。这件事启发我们,素质教育图书的出版要想进入更高的层次,最重要的是作者,而长年在学校与学生打交道的老师,恐怕是最佳候选人之一。
据记者了解,教育部为进一步完善和丰富素质教育体系,准备重点加强以下四方面的工作:一是继续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二是改革考试制度、考试内容和方法,三是优化教师队伍,四是建立新的素质教育评价制度。这为素质教育图书的出版点明了方向,出版界应该抓住这个机会,组织作者队伍,深入筹划选题,力争推出成功的素质教育力作。
从目前的状况分析,素质教育图书的出版前景是不错的。因为素质教育的力度只会日益加强,读者对这方面图书的需求自然也就水涨船高,无论何时,真正有水平的素质教育图书总是受欢迎的。刚刚上市的《青少年成长急需解决的16个问题》一书,是在造访北京60所学校和120多位中学教师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既有来自社会和教育前沿的真实报告,又有出自社会学家之手的学术研究,是一本从整体上探讨素质教育新思路的著作,出版后受到读者好评。此外,各校也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比如,从关注青年学生心理素质的角度出发,北京市高校已有90%以上成立了心理咨询辅导中心,北京的普教系统也有近40%的中小学开设了心理健康选修课或讲座,有26%的中小学建立了心理辅导站。据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学咨询研究会对1000余名学生的抽样调查,学生对这样的素质教育课十分欢迎,有的学生说:素质教育课使我豁然开朗,心里不再孤独。有的同学表示:通过素质教育发现了自己的弱点,懂得了如何与人交往。同样,他们也更渴望读到与之配套的素质教育书籍,这无疑是带给出版社的佳音。
素质教育图书的出版,在观念上还可以有些变化,眼光也可以放得更开阔一些。比如素质教育不一定就是课堂教育,可以在课堂以外的天地中;而且,只有实际生活的配合或生活模拟的训练,才可能使学生得到感性的教育,真正考验出个人能力的高低。与此相关,素质教育图书的内容不一定只停留在书本知识上,像音乐、美术、科技等方面的读物,就应该更生活化、更便于使用。1997年11月,浙江杭州、宁波先后举办了中小学生艺术节,他们特别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考查,素质教育图书也应该在这方面多动动脑筋,下些力气,让学生爱读、会用。
素质教育读物在目前的图书市场上虽然还未形成热点,但它的发展潜力是很大的,理应得到有识之士的关注和支持。尽管在编写上会遇到困难,有些选题还是比较陌生的领域,但它的读者市场是巨大的,暗含的经济效益也是很可观的。眼下的问题是,需要真正的有头脑、有眼光、有水平、有能力的实干家,摆脱把素质教育图书单纯当作“任务”或“创收”的局面,把它当作一项事业——为21世纪培养更多人才的伟大事业——来做,如是,才可以无愧于关心素质教育图书的广大读者。